三下乡 | 入田间、走村社、访农户,他们为革命老乡讲振兴故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当下、主动担当作为的意识,引导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由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师生组成的“粤东地区革命老区苏区乡村振兴调研先锋队”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积极走入乡村。从建筑生态环境治理的视角,去观察、调研了解老区、苏区乡村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
REC·
这个夏天
有这么一群青年
深入汕尾、揭阳、潮州等地区的革命乡村
行程一千多公里
入田间 走村社 访农户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变化
研讨其取得历史性成就背后的原因
深刻领悟在党领导下的制度优势
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
坚定理想信念
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站 温厝村
别样乡村振兴路
2022年7月12日,在团队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汕尾市海丰县莲花村委辖下自然村温厝村。
实践队在与莲花村委会干部的交流中得知:自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温厝村紧紧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着眼全局谋划,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依托地处莲花山旅游景区的优势,并以茶叶种植产业为基础和依托,因地制宜,带动发展,将昔日一个落后村落建设成如今全市瞩目的“网红村”。
莲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天佑向实践队介绍温厝村的情况
同时,温厝村以汕尾市委建设“生态康养体验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兴建茶艺工坊,打造茶艺体验街,以乡村风光、禅茶体验、森林康养、山野休闲为特色,走出了一条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兴村的发展之路。
莲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天佑向实践队介绍温厝村未来规划
温厝村作为莲花村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五个重点主体村之一,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三清三拆”、拆旧复绿、厕所革命等工作,配套村道美化绿化亮化工程。通过道路硬底化、民居外立面统一改造、雨污分流、垃圾收集点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打通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通道。
温厝村部分建设成果展示
随后,通过与莲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温乌的访谈,结合实地观察所见所闻,实践队员们不仅了解到当地乡村振兴相关情况,也更加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意义。同时也纷纷表示,以后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与莲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温乌开展访谈
温厝村乡村振兴的巨变,是莲花村片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温厝村正以”生态+产业+文化”绘画乡村美丽图景,以乡村旅游抒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与莲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温乌合影
用镜头讲好温厝村乡村振兴故事
REC·
第二站 新山村
革命村庄绿映红
随后,实践队来到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
新山村,全省首批“红色村”之一。彭湃同志曾在这里宣传发动农民运动,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山村都做出了巨大牺牲,许多英雄献出生命和鲜血。革命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实践队通过走访与观察,以及在跟村干部的交流中得知: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历史悠长,但资源禀赋不佳、缺乏产业支撑的新山村,在和平年代发展滞后,曾一度成为贫困村。
而近年来,新山村在省、市、县委的统筹部署下,按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思路,带动全村干部在几年时间内,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和“水电不通”的处境,解决了困扰发展的“治理难题”和“顽瘴疾疾”,实现了发展的弯道超车、破茧成蝶,并先后荣获各项荣誉。
新山村部分建设成果展示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新山村党总支十分注重挖掘保护开发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挖掘红色史迹,修缮农会旧址、农军赤卫队队部旧址和部分烈士旧居;建成了红色文化馆、红色小广场和红色文化街;收集展示了相关革命文物并设置烈士形象蜡像;制作了彭湃及其夫人蔡素屏发动农民运动的浮雕墙。走出了一条“红色文化体验+乡村生态休闲”的发展新路,成为海陆丰革命老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全省“红色”文化旅游现场会学习参观点。
新山村部分红色建设成果展示
在新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委会工作人员谢成东向实践队具体介绍了新山村的革命历史以及新山村的发展为何可取得如此巨大的变化。他提到了“一个强化引领三大变化”。一个强化就是强化党组织,让党支部建成一个战斗堡垒。三大变化一指乡村面貌的变化;二是指产业的变化;三则是治理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新山村得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谢成东开展访谈
新山村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未来充满挑战,但实践队员们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当“领头羊”作用的新山村,脚下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步伐越走越坚定,明天更美好。
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谢成东合影
用镜头讲好新山村乡村振兴故事
REC·
第三站 永善村
共建共享“红色旅游村”
7月14日,实践队来到位于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的永善村。永善村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至今建村已有近 800 年的历史,同时也位于闽粤两省饶平、平和、大埔三县交界处,是具有潮汕地区传统特色的客家古村落,素有“红色古村落、客家山水谣”之美誉。
通过与驻村干部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永善村成立于1986年,方圆1.72公里,山林面积5500亩,水田面积445.08亩,主要种植蜜柚、茶叶等农作物。近年来,村民们在永善村村两委干部团结带领下,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村居环境。
永善村部分公共设施设备建设
改善后的河道
同时,永善村利用传统独特的客家古村落和“红色”革命村的资源优势,以全体村民参与开发的方式,成立水波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整合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驻村干部向实践队介绍围楼的历史
永善村中溪道的转弯处坐落着三座历史的悠久的围楼:南阳楼、福海楼、东华楼,其中“南阳楼”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驻村干部表示目前村里正积极开展着围楼的修护工作。
永善村“品”字型三大围楼俯瞰图
在实践队员们开展的访谈活动中,村委会工作人员再一次讲解了许多关于该村的历史、传统文化及村里的现状,分析了永善村在新农村建设及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与村委会工作人员开展访谈
如今的永善村已经“破茧成蝶”,正在努力描绘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与永善村党支部书记合影
用镜头讲好永善村乡村振兴故事
REC·
第四站 世田村
做好“红”、“绿”两篇文章
7月15日,实践队来到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位于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的世田村。世田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开创的潮揭丰边根据地,与以井冈山为中心的红色根据地互为犄角,构筑起闽粤赣边中央根据地的保护屏障。
在与村委会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世田村全村共207户,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多的种植几百亩,少的也有四五亩,目前村里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4000亩左右。
世田村党支部书记蓝锦锋表示:如今的世田村,正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坚持以党建示范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创建优势,做好“红”“绿”两篇文章,打造红色世田“网红村”,推动世田村大踏步迈向乡村振兴。
- 村干部向实践队介绍世田村的基本情况-
世田村努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申请注册“登塘炒仔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立登塘镇茶叶协会、传授技术经验等举措,提高村民的收入,壮大了世田村集体经济。
炒仔茶属于不发酵的炒青绿茶,色泽翠绿鲜活,汤色黄褐明亮,初喝时虽略觉微苦,但味道甘醇浓郁,喝后回甘力强,令人回味无穷,其茶性温厚,喝起来不伤胃,十分受市场欢迎。
实践队员们了解制作“炒仔茶”过程
据介绍,登塘粿条卷也是世田村的特色之一,当清甜的山泉水与手工研磨的米浆混合,配上菜脯、竹笋、芋头,做成了这潮州名声最响的的粿条,有韧劲不油腻,令人齿颊留香。
实践队员们了解制作“粿条卷”过程
如今的世田村,将接续坚持以党建示范为引领,突出“党味”+“红味”,以“红色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线,走出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与世田村党支部书记蓝锦锋合影
用镜头讲好世田村乡村振兴故事
REC·
实践队通过在温厝村、新山村、永善村、世田村等乡村及周边开展细致走访调研,并围绕“建筑环境生态发展现状”开展问卷调查,深刻感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科技推广,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充分了解在基于建筑环境生态治理视角下的粤东老区苏区革命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乡村的革命足迹,实践队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与村中的百岁老人进行了访谈。访谈过程中,老先生对当年朱德元帅率领红军在永善村驻扎休整依旧记忆深刻,他淳朴的笑容表达出对党的感恩和生活的热爱。镜头里真实地记录下了他跨越百年风雨,充分感受时代变迁,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晚年幸福生活。
调研进行时
调研结果总体显示:自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乡村在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垃圾整治、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所带来的历史性成就让农村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切切实实的改变:住宅干净整洁,周边设施一应俱全,道路平整宽阔等等,这些条件为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也在慢慢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村民在水泥空地上晒稻谷
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发现个别乡村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人才、资金、教育等方面的困境。面对调研反馈的问题,实践队将用好自身的“智慧锦囊”,结合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将进一步把数据转化为调研报告,为当地今后乡村振兴中生态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实践队将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为乡村振兴注入属于这一代人的青年力量。
在本次活动期间,为帮助实践队员们进一步树立正确劳动态度,培养踏实、勤奋、严谨的劳动品质,借助本次契机,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去,让学生切实感受粮食来之不易,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感慨乡村振兴仍任重道远。
在温厝村,为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实践队员们亲身体验采茶过程,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成效以及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直观感受。
在汾水村——汾水战役烈士陵园附近,实践队通过与胶合板厂师傅调研交流得知:汾水村木材加工业历史久远,且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制成品主要销往潮汕地区,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工厂分布较为零散,且木材加工模式单一。
调研过程中,看着师傅在烈日炎炎之下劳作,实践队员们开始帮忙一起晒木柴板,虽累却也趣味十足。以小见大,不难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中国乡村在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下正焕发着无穷的生机。
实践队员们也在这里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看着眼前成熟的冬瓜,显着的蓬勃的生命力,仿佛就是暗喻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成果。
实践队员们参与农活体验
在永善村,实践队员们帮助村民收稻谷、抬稻谷和用鼓风机吹稻谷,呈现一派繁忙丰收喜悦景象。
实践队员们参与农活体验
在实践中通过体验农活,也更加真实地认识社会、认识新农村的建设成果,并通过实践把服务的热情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农村的建设中,用自己的行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胶合板厂与师傅合影
为让实践队进一步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队员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实践队在茶园开展『建工青年说』学习研讨会。在领队老师郑增伟的带领下,队员在田地里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再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将乡村发展实践的变化情况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让实践队员进一步明白:在实践中夯实专业知识,树立在动态发展中坚持终生学习意识的重要性。
实践总结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回望温厝村、新山村、汾水村、永善村以及世田村的乡村振兴道路,实践队收获颇丰,实践队员一致表示要积极参与新时代“三农”工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学党史、跟党走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在实践中弘扬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不仅对乡村的人文地理与乡土乡情有了真切的感知,还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增强了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谢谢实践乡村振兴的你看完这篇推送-
热文推荐 | 点击可跳转原文
校团委融媒体运营中心
摄影:任骏达 黄宇兆 莫凯童
编辑:郑敏玲 陈泽墁 陈茵彤 方茵棋
初审:赵春燕 麦伟仪 苏妙静 陈紫芸
复审:郑增伟 柯锡生 廖小敏 钟耀庆
终审:钟远强 曾观红
一起分享广科的点滴